歡迎訪問勝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今天是
以“四化融合”為核心,以“四個建造”為驅動,共襄打造“江蘇建造”新品牌
發布日期:2018/11/17 15:57:00已浏覽: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新時代對建築業提出了新要求,江蘇建築業在改革發展中湧現出哪些新作為、新經驗、新技術和新典型?還存在哪些問題亟待研究、解決和應對?2018年上半年,江蘇省建築行業協會組織開展了45個課題的系列調研,其中本課題調研組為第5組,先後對常州、鎮江、連雲港三個地區推進“四種新型建造方式”(精益建造、數字建造、綠色建造、裝配式建造)情況進行了調研。經認真梳理、全面分析、深入研究,認為江蘇建築業今後一段時期應以“四化融合”(精細化、信息化、綠色化、工業化)為核心,以“四個建造”(精益建造、數字建造、綠色建造、裝配式建造)為驅動,打造“江蘇建造”新品牌,并形成調查與思考如下:
  一、調研課題背景分析
  江蘇建築業是支柱産業、優勢産業和富民産業,源于商周、興于秦漢,鼎盛于明清,發展于當代,曆史上一大批經典之作已流芳百世。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建築業實現了大發展、大跨越——建築大省、建築強省,2017年建築業總産值達到3.13959萬億元,占全國建築業總産值13.1%,繼續保持全國第一。但是,傳統的建造方式長期存在着組織方式相對落後、資源浪費嚴重、工程質量安全水平亟需提高、施工效率不高、環境污染較大等不同程度的問題。2017年11月,江蘇省政府下發了《關于促進建築業改革發展的意見》(蘇政發[2017]151号),從深化建築業“放管服”改革、圍繞建築産業轉型升級、提升工程品質、打造“江蘇建造”品牌等方面提出了20條具體措施。省住建廳結合省情實際和行業發展趨勢,制定了《江蘇建造2025行動綱要》,提出江蘇建築業今後一段時期工程建造方式的創新和發展方向,其中“四種新型建造方式”的核心内涵為:
  (1)精益建造:是一種綜合型生産管理理論,指在工程建造中,充分運用“精益生産”(源自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理念,面向建築産品的全生命周期,持續地減少和消除浪費,最大限度滿足顧客要求的系統性方法,實現工程建造全過程的價值最大化。發展精益建造必須結合全省建築業發展實際,積極引導企業着力轉變傳統的低效能、高能耗發展模式,緻力于實現建造全過程的浪費最小化、産品質量精品化、用戶價值最大化。
  (2)數字建造:一般指結合BIM、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化新型技術,依托各項信息管理平台,實現建造過程的數字化。相比于傳統工程建造方式,數字建造強調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發展,要求實現建造全過程的數字化。在工程建造中推行數字建造模式可以有效實現設計、施工、運維各環節互聯互通,為建築産品全生命周期的運維管理提供技術支撐,為最終實現智能建造打下基礎。
  (3)綠色建造:指将綠色、節能、環保理念貫穿于工程建造設計、施工、運維等全過程,實現工程建造的綠色化發展。綠色建造要求在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實現綠色化發展,全面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四節一環保”要求的基礎上,加速新型建造技術、工藝和環保新材料的普及和綜合應用,提升綠色、節能、環保水平。
  (4)裝配式建造:裝配式建造是指部品部件在工廠生産後到工地進行裝配的建造方式,包括裝配式混凝土建築、裝配式鋼結構建築、裝配式木結構建築及各類裝配式組合結構建築等。
  當前,我省建築業發展面臨諸多問題和不足,應以精細化、信息化、綠色化、工業化“四化融合”為核心,推動精益建造、數字建造、綠色建造、裝配式建造發展,這是加快全省建築産業現代化進程,增強企業核心競争力,打造“江蘇建造”品牌,實現建築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的必由之路。
  二、實地調研過程與創新實踐成績
  5月中旬至6月初,調研組先後前往常州、鎮江和連雲港展開調研,在各設區市住建局、建築行業協會的協調配合下,共組織了30餘家龍頭骨幹企業召開座談會,收集彙報材料32份,調查問卷200餘份,同時深入十多家建築企業、構件生産基地以及20多個重點項目實地調研,詳細了解了各地建築企業推進“四種新型建造方式”的基本情況、經驗做法以及存在的相關問題,認真聽取了地方主管部門和相關企業的意見建議。通過調研發現,近幾年來我省建築行業以“四化”融合為核心,以“四種新型建造方式”為驅動,着力轉變生産建造方式,努力打造“江蘇建造”新品牌,施工質量和效益得到明顯提升,企業核心競争力顯著加強,建築産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整體上保持全國領先,湧現了一批優秀企業和代表工程,創新實踐了一些先進技術和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各層面扶持政策相繼出台落地,通過示範引路、市場主導,推動“四種新型建造方式”由星星之火逐漸發展成燎原之勢。2016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台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幹意見》,要求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減少建築垃圾和揚塵污染,縮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質量,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30%。我省積極落實國家部署要求,2014年江蘇省政府率先出台了《關于加快推進建築産業現代化促進建築産業轉型升級的意見》,之後又相繼出台了《江蘇省綠色建築發展條例》《江蘇省“十三五”建築産業現代化發展規劃》《江蘇省“十三五”住宅産業現代化發展規劃》《江蘇建造2025行動綱要》等文件政策,确立了分三步走、三個發展階段的戰略,即2015~2017年試點示範期、2018~2020年推廣發展期、2021~2025年普及應用期,同時通過政府财政資金扶持引導,在全省範圍内大力推進建築産業現代化示範城市、示範基地和示範項目建設,2015-2017年省級節能減排(建築産業現代化)專項引導資金分别下達1.5億元、2億元、2億元。
  在此次調研中,鎮江作為全省首批建築産業現代化示範城市,從2015年起正式啟動裝配式建造推進工作,先後出台了《關于加快推進建築産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鎮江市建築産業現代化和建築業發展專項引導資管理辦法》《關于推進我市建築産業現代化發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确定了到2020年,新建工程項目預制裝配率、預制率、新建成品住房比例分别達到40%、30%、60%的工作目标,同時市發改委、規劃、國土、财政、住建部門形成了聯動機制,在規劃條件、土地出讓中明确控制指标,确保裝配式建築項目落地。
  鎮江是我省推進“四種新型建造方式”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我省堅持“示範先行、重點突破”的原則,共創建3個國家級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南京市、南通海門市、常州武進區)、12個省級建築産業現代化示範城市、109個示範基地(其中:集成應用類基地10個、設計研發類基地38個、部品生産類基地54個、人才實訓類基地7個、40個示範項目)。2018年7月1日起将在全省範圍内強制推廣使用“三闆”,裝配式建築的開工面積将呈爆發式增長态勢。
  2.各類先進建造技術得到大規模的推廣使用,技術創新和應用能力不斷提升,打造出“江蘇建造”新名片。南京大地建設集團在國内最早引進法國新型建築工業化技術——預制預應力混凝土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體系(世構scope體系),已成功應用于500多萬平方米的各類建築項目;江蘇中南建築産業集團引進的預制裝配整體式剪力牆結構體系(NPC體系),在建項目超100萬平方米;龍信建設集團引進的預制裝配式整體框架結構體系(CSI住宅體系),能夠滿足60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築需求;江蘇元大建築科技有限公司引進德國進口SOMMER建築工業化預制件自動化生産線,以及配套的柔性鋼筋網片加工生産線,年産各類住宅預制件130萬平方米;還有杭蕭鋼構、滬甯鋼機等鋼結構體系,以及蘇州昆侖綠建木結構體系等,各類新型建造技術紛紛在我省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此次調研的鎮江威信廣廈模塊建築體系于2012年從愛爾蘭引進,是國内首個工業化集成模塊新型結構體系,其主要優勢:一是技術系統化:威信廣廈模塊建築體系是一套成熟、系統、完整的新型建造技術,符合裝配式建築發展方向,節能環保優勢明顯,榮獲住建部建設行業科技成果評估和推廣證書,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價值。二是設計标準化:采用模數和模數協調、集成模塊與模塊組合的設計标準化方法,将建築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内裝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進行集成,縮短了設計周期,提高了設計質量。三是生産工業化:模塊生産基地工廠車間設有自動化生産流水線,具備18道精分工區,每一道工區配有專業工程人員及設備,整個生産過程于工廠内部進行全方位信息跟蹤、質量檢測。四是裝修一體化:在建築設計初期預留了室内設計的創作空間,使得室内設計具有了更為靈活的設計張力和伸縮性,在工廠可實現90%以上的精裝工序。五是施工裝配化:絕大部分工程量在工廠預先制作安裝完成,現場主要以機械吊裝為主,現場用工量減少,工人作業環境和施工安全條件大幅改善。目前該技術已在多個項目上推廣運用,其中鎮江新區港南路公租房項目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共10棟18層1440套公租房,由3168個模塊搭建而成,預制裝配率達84%,榮獲綠色建築三星标識和江蘇省建築産業現代化示範項目。
  3.建築市場各主體通過多種方式連橫合縱,跨界組合,延伸産業鍊,提升附加值,提高市場競争力。在這次調研中,我們發現許多建築企業從過去的施工總承包延伸至投資、設計、開發、運營維護和部品部件生産的全産業鍊,各市場主體跨界組合、互利共赢,其形式多種多樣:一是施工企業投資部品構件生産基地,如連雲港建工集團投資的銳城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二是施工企業聯合部品生産企業,如常州一建聯合上海意匹玺,連雲港萬年達聯合杭蕭鋼構等;三是設計單位向施工總承包和部件生産轉型,如長江都市、鎮江建科等;四是施工單位資本與部品生産企業聯合投資,如常州中盈遠大等。這種以市場為導向,施工、設計、部品生産各建築行業主體通過多層次、多方位的合作,将促進江蘇建造更上一層樓。
  比如調研的中盈遠大(常州)裝配式建築有限公司,是由施工企業組團聯合構件生産企業共同投資,其中遠大住工占股35%,常嘉建設、常州三建、江蘇成章、牡丹江南等施工企業占股65%。遠大住工是中國PC構件生産研發的先行者,有20餘年的行業探索、開拓經驗,常嘉建設、常州三建等建築公司有市場需求和資金實力,中盈遠大集成了雙方優勢,形成了PC構件的設計、營銷、生産、項目管理、現場吊裝等一套完善的供應鍊體系,目前有管理團隊60餘人,生産工人130多人,預制構件年産量25萬立方米,是施工企業、部品構件生産企業合作共赢的典型案例。
  4.“四種新型建造方式”并非孤立發展,而是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有機結合,在一些企業和項目上得到了全面應用和推廣。其中武進建工集團是一個典型,在新的行業形勢和要求下,這家具有近60年發展曆史的老牌施工企業積極轉變發展思路,勇于改革創新,大力推進“四種新型建造方式”。(1)精益建造:以九洲花園項目為試點,提出建設“精裝修成品住宅”理念,科學合理安排工序進度,嚴格質量标準、規範施工工藝,探索出武進建工的精益建造模式:一是對整個建造施工環節的模塊進行拆分,實現了“六個零”:零距離溝通、零質量缺陷、零現場堆放、零安全事故、零交接窩工、零進度障礙的精益管理目标。二是深化施工圖紙。把每個節點做法詳細體現在圖紙上,讓每個施工人員都能懂會用。三是形成住宅施工的工藝标準。通過總結、優化近年工程建設中的創優及常見質量問題防治做法,形成了企業住宅工藝标準。該公司的“精益建造”模式受到各級建設主管部門的高度肯定和表揚,在内蒙古、山東等地項目上進行了推廣運用,引發了行業内的強烈反響。(2)數字建造:公司大力開展各類專業技術培訓,與廣聯達公司聯合,利用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研發了協同工作平台,通過信息平台和智能終端的及時反饋,使溝通更加快捷高效,為“數字建造”提供了有力支撐。(3)綠色建造:公司将“綠色建造”理念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始終,項目開工前,利用BIM技術統籌策劃現場平面布局,為員工創造了一個綠色舒适的工作環境;施工過程中,臨時設施采用集裝箱形式,到現場隻需完成吊放安裝就可使用,節省了建造時間,節約土地;土方回填後現場裸露的地方灑草籽或種植綠植,減少揚塵;利用短鋼筋、廢木料制作電梯井防護門、臨邊洞口蓋闆、混凝土陽角保護框等,實現了廢物再利用;現場設置消防水池、利用地下室結構水箱收集施工降水和雨水,用于混凝土養護和現場灑水,節約了資源。2016年公司榮獲武進區“綠色建築三星示範企業”稱号。(4)裝配式建造:公司制訂了前期參觀考察、中期學習培訓、後期成立團隊“三步走”計劃。2017年公司成立了常州富如建築科技有限公司,負責裝配式構件圖紙設計、分解深化、産品研發等,與新加坡籍專家合資成立了季氏建築科技常州有限公司,從事混凝土預制構件的生産和安裝。同時與城建集團、常工院、常州市規劃設計院等四家單位共同建立了“建築産業現代化戰略合作聯盟”,通過産學研深度融合,發揮各自優勢,推動建築産業現代化發展,順利完成了白蕩河綠地公園等常州市首批裝配式建築實驗性項目。
  三、亟待解決問題和意見建議
  綜上所述,常州、鎮江、連雲港這三個地區在推進“四種新型建造方式”過程中積累了一些先進經驗和技術,湧現了一批代表性的企業和項目,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也要正視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思想上對新型建造方式存在一些不正确認識,阻礙了建築産業現代化的發展。一是社會上對新技術和新體系不了解、不認同,對裝配式建築質量和安全存在懷疑和誤解,社會整體上還沒有形成正确的觀念和認識。二是許多中小型企業仍然持觀望态度,滿足于現狀,沒有充分認識到建築産業現代化的緊迫性和必然性,在管理上依然舊模式、老方法,遲滞了建築産業轉型升級的整體步伐。三是市場各主體立場和角度不同,沒有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合力。調研發現一些建設單位為降低工程成本,不支持施工企業實施新型建造方式,創建優質精品工程。
  2.缺乏頂層設計,新型建造方式技術标準體系不健全、不完善。目前在建築産業現代化方面,盡管已經出台了不少法規、規範和标準,但是我國建築結構體系與國外有很大區别,引進的大部分是單項技術,與國内現行的技術标準、規範不兼容,設計、施工、驗收的标準不健全、不完善,導緻各地區、各企業自行其是,走了很多彎路,交了不少學費。
  3.各類技術人才缺乏,施工人員技術水平亟需提高,施工質量安全有待改善。一是缺乏高素質的專業産業化工人,這是許多企業普遍反映的問題。目前建築工人多以農民工為主,主要從事體力勞動,知識文化水平和技術能力都不高,且年齡老化嚴重,難以适應新型建造方式的技術水平要求。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了少數工人不懂技術,野蠻施工,粗制濫造的現象,給建築的質量和安全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二是施工管理人員技術能力亟需加強。許多施工管理人員對新型建造方式還停留在感性認識和起步摸索階段,缺乏系統的學習培訓以及實踐經驗,還不能完全駕馭新型建造方式。三是複合型技術人才十分缺乏。新型建造方式中除了藍圖設計,還需要部品部件的深化設計,需要将裝配施工與現澆施工進行銜接、搭配,懂設計會施工能管理的複合型人才十分缺乏。
  4.新型建造方式成本相對較高,增加了市場化推廣的難度。一是投資大,轉嫁推高了構件成本。從調研情況看裝配式建造前期技術引進與研發成本很高,構件生産基地的土地、廠房、設施等需要巨額投資,一個生産基地規模小的需要幾千萬元,規模大的需要投資兩、三億元。調研的幾個地區的“三闆”價格普遍在3200左右/立方米,工程成本每平方米要比現澆貴300元左右。二是物流成本高。構件運輸需要價格不菲的專業車輛,一些市區的項目對運輸時間也有限制,國内的過路過橋及油費又很高,增加了構件的使用成本。三是标準化程度較低,導緻模具更換成本過大。由于設計标準、技術體系千差萬别,不同項目的構配件沒有可替代性,往往做一個項目需要更換一套模具,導緻構件單位成本居高不下。四是各市場主體之間的溝通協調更加頻繁複雜。新型建造方式的施工組織由簡單的按圖施工,變成設計、生産、建設、施工、監理之間不斷的溝通與深化的過程,增加了建築周期和成本。
  5.BIM技術推廣運用還處于起步和摸索階段,在發展數字建造過程中面臨諸多問題。一是數字建造需要較大投入。BIM技術需要配備高新電腦、開發軟件以及專業的技術人員,建設一套相對完整的體系需要花費100多萬元,而相應的工程定額計價卻是滞後或是空白,目前階段是投入大見效慢,增加了推廣運用的難度。二是BIM技術的運用範圍和層次很低,主要是一些需要評獎、認證等有硬性要求的項目,進行投标方案、圖紙交底會審、施工管理控制等基礎階段。三是配套管理體制跟不上。數字建造要求BIM技術應用涵蓋全生命周期的業務流程,要求實現全要素和全參與方的數字化,但一般項目的勘察、設計、業主等并未實施跟進,離真正的數字建造相差甚遠。
  在這次調研中,調研地區相關主管部門和企業針對建築業轉型升級,推進新型建造方式也提出了一些意見建議,調研組經過分析歸納總結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要加大新型建造方式的宣傳和推廣。以人民群衆的獲得感為目标,通過政府引導、市場調節,充分發揮示範項目的引領作用,徹底消除社會上的懷疑和誤解,形成健康、良性發展的環境和氛圍,讓建築業轉型升級全面融入當前中國社會正進行的科技與産業革命,加快改變建築業目前粗放落後的管理和建造方式,積極探索先進發展模式和路徑。
  二是要始終把質量安全放在首位,高質量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建築是百年大計,人命關天,要經得起曆史和時間的考驗,發展規劃要科學合理循序漸進,先試點示範再規模推廣;同時要強化建設、施工、設計、構件生産、監理等各市場參與主體的責任意識,加大對關鍵部位和工序的檢查和監管力度,确保新型建造方式持續、健康、高質量的發展。
  三是要加大各類技術人才的培訓工作。一要采用多種模式,分層次、分專業進行培訓:行業領導、企業高管通過組織高級研修班,到國内外先進發達地區進行考察培訓,學習先進技術經驗,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各類技術人員通過現場觀摩、經驗技術交流、繼續教育等模式,提高專業技能水平;現場施人員通過農民工學校、上崗培訓等方式加強實際操作能力的培訓。二要建議與人社等相關部門聯合,圍繞培訓、考核、發證、上崗等形成完善的規範制度,籌建産業工人培訓基地,打造專業的新型産業化工人隊伍。三要以市場為導向,實行校企聯合,相關院校根據企業需求,制定教學規劃和課程,為企業量身定制急需的技術人才。
  四是要加大技術攻關和研發,為推進新型建造方式提供強有力的科學技術支撐。新型建造方式的技術體系,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與運用等,都有許多難點、重點和熱點問題需要展開針對性的研究,要整合企業、高校、主管部門等各方力量進行科技攻關和技術研發,為推進新型建造方式保駕護航。
  五是要對運用企業更多優惠或扶持政策,強化引導力度。新型建造方式作為一套新型高效的建造理念,需要大力提升全社會對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建議政府部門從優惠和扶持政策入手,對施工方和相關各方都給予相應的政策激勵,如不同的建造方式實施不同的稅率,從而充分調動全行業和相關方實施新型建造的積極性。各級政府除制定頂層政策外,應該完善落實好相關的配套扶持政策,切切實實采取具體的政策扶持措施,給予建築企業相關扶持政策,積極鼓勵企業開展科技研發和降低成本模式的探索。
  六是要建立和完善相關标準體系,大力推行施工總承包模式。要盡快建立和完善裝配式建築相關的行業标準和規範,并加強裝配式行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嚴格防控不合格部品構件流入市場,确保裝配式建築的健康良性發展。同時鼓勵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承接裝配式建築,最大限度發揮工程總承包企業在設計、生産、施工和管理等方面資源優化配置作用,既保證工程質量,節約成本,又能更好地避免設計與施工二元分離産生的影響。
  七是要呼籲政府積極帶頭推廣使用。政府投資(含國有企業投資)的新建保障性住房項目,公共建築(學校、醫院、場館)等工程項目,管廊、橋涵等市政基礎設施項目,應優先使用新型建造方式,起到帶頭推廣作用。



上一篇:改革開放40年建築業發展曆程及深化改革

下一篇:新時代建築業企業政工幹部要有“五心”

Copyright © 2018 , 勝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話:0713-6858666    傳真:0713-6858666    郵編:435400

地址:湖北省武穴市萬居樂建材城勝宇集團大樓    技術支持:湖北大鵬網絡